发新帖

春季用饵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x
春季来临,于钓鱼领域而言,鱼的食性发生显著变化,想要钓更多的鱼,不得不对其有细致的研究,那么鱼的觅食习性都有哪些改变呢?在春季用饵又有什么讲究呢?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,分布展开,一探究竟。春季鱼食性改变的原因致使鱼摄食改变的因素众多,比如水温、气压、水质等等,但宏观、大的方向而言,主要有鱼的内因与环境的外因,具体如下。1、鱼食性改变的外因水温变化:冬季水温低,像北方的河北、河南等地,绝大部分时间水温处于0-10℃。而春季则不同,受阳光辐射、地球公转因素的影响,水温逐渐回升,除去早春水温接近冬末,水温略低,仲春、春末大多数的时间处于10-20℃范围内,而水温是影响鱼活性、觅食积极性的关键,也是习性变化的前提条件食物丰富度提高:冬季水温低,水体大量的浮游生物,乃至微生物渐渐失去活性,最后消亡,水质清澈,水体偏瘦;春季则不同,原先的藻类植物、软体小虫又得到生长、繁殖。因此,鱼所摄食的食物种类变多、量增大,选择性提高,味型、适口性变得挑剔。2、鱼食性改变的内因觅食变得积极:冬季鱼为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,消耗大量的储存能量,鱼体偏瘦,而春季水温提高,鱼摄食变得积极,对食物的需求迫切提高。通常这个时间段,是鱼重量增加的关键时期,摄食量显著增大。交配繁殖的需要:春季是大多数鱼种繁殖、产仔的季节,需要大量食物、能量的补充,摄食欲望强烈;而产仔后,鱼消耗了大量能量,同样会积极觅食春季钓鱼如何用饵上文做了介绍,不难看出鱼的食性变化,即有外界气温、水温变化的外因,也有鱼交配、繁殖的内因,两者对钓鱼而言,都会对饵料的选择产生影响。首先,饵料的味型调整。春季水温的回升,除去影响鱼的摄食积极性外,对饵料的味型选择也有影响。冬季的鱼喜腥味,这是腥味能激活鱼的摄食欲望,而春季则不然,水温回升,鱼本身就变得积极觅食。前文有所提及,鱼对食物的需求旺盛不佳,但食物也丰富了,所以对食物的味型、适口性变得挑剔,此时用的饵料偏香味。比如鲫鱼冬季时喜腥味或腥香味,且腥为主、香为辅;春季恰好相反,鲫鱼喜香腥味,以香为主、腥味为辅。再比如鲤鱼,冬季钓鲤鱼是有难度的,多用腥饵;春季则可选用嫩玉米或老坛玉米等谷香味的饵料了。其次,春季用饵选讲究时间与水域。先说时间,春季素有“倒春寒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,早春的时候气温并不低,正如前文所说的水温接近冬么,此时用腥味饵料比腥香味更前恰当一些。春季也有“春脖子”短的说法,意味着水温变化剧烈,春末水温已较高,与初夏无异,饵料中可适当添加些果酸或奶香,当然需要结合水体环境选择。再说水域,春季多选择钓草、钓近水。如果选择钓草,优先考虑用荤饵,比如蚯蚓、红虫,除去两者携带浓厚的腥味外,还与栖息在水草的鱼,长时间接触软体小虫等活饵有关。如果是选择钓近水,周围无绿色植被,那么多用香腥的饵料为佳,这是由于气味在水体偏瘦的水域,更易凸显气味的浓郁,加之水温高,在气味分子在水体传播速度快,传播距离远,容易吸引鱼的注意最后,与冬季投掷窝料,长时间诱不到鱼不同,春季窝料发窝快,诱鱼缩短快,积极吞食窝料。因此要求钓饵与窝料的区分度更高,即钓饵在适口性、味型上均要强于窝料。前文提到,无论是因为冬季长时间没有摄食,还是交配、产仔的需要,鱼摄积极,尽管对饵料有些挑剔,所以为避免吞食窝料,忽略钓饵,务必强化、凸显饵料的诱鱼效果。比如老坛玉米打窝诱鲤鱼,钓饵则选择色泽亮白、汁液饱满的嫩玉米,气味浓郁、质地柔软,味型、适口性均强于老玉米,两者搭配在钓鱼领域极为广泛。再比如常有在水草打窝的酒米,与搭配的蚯蚓,有钓友纠结,两者味型并不和谐,甚至有些相冲,为何依然游鱼效果显著。其实不然,酒米的酒香味与腐烂水草发酵、挥发的乙醇气味相近,容易吸引鱼的聚集,而蚯蚓类似活跃在水草处的小虫,且小虫的吸引力大于乙醇,所以此时用蚯蚓与酒米的区分度明显。写在后面本文从春季导致鱼食性变化的内因、外因,到饵料的选择,分别展开做了描述。不难发现,各种鱼种的多样化,及对饵料的偏好,不是单独一个因素所能做到的,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饵料选中,除去考虑水体环境因素外,还要兼顾窝料的区分度,乃至鱼的食性变化、偏好,所以春季钓鱼的用饵是极其讲究的,这正是基于此,于钓鱼来说,才会更加有趣味。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
o亥o 2020-2-24 12:11:48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沙发
经验丰富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