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火车、汽车辗转5个小时,9点半到达260公里外合肥一个小型开放水库,收费50一天,因大年初一去过一次,对地型、鱼情有所了解,鲫鱼密度较大,刚开时间不长,鱼口不错!
因上午水温较低,选择在大坝钓2米5深,钓至1点收获近二十斤鲫鱼,虽然鱼口不断,但我还是按计划转移到南岸浅滩处,个人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,鲫鱼还是喜欢到有草的浅滩嬉戏觅食,有东西吃、有地方躲藏、有安全感!关键水温比较暖和、含氧量高、提高了活性和趋食性!同去的钓友感觉鱼口很好、并持续上鱼,怕耽误时间不愿转移阵地。好在东西很少,说走就走,我想验证我的判断是否正确!
浅滩水深40一一60公分,打了远近共5个窝子,有香甜和腥香的区别!另外还有一个想法是钓浅草处,对于密度大的库,优势在于提高频率,因为钩饵入水到底快,一样的鱼情比在深水处快几倍!第二点是浅滩稀草区虽然水浅鱼易受惊,包括中鱼后的挣扎、跑鱼等,但是在窝旁有草有障碍,鱼受到惊吓后瞬间就能找到地方躲藏,满足了安全感的条件,稍微观察一下没有危险就会转身游到窝内继续觅食,也是高频率的前提之一!
反之在深水区,这个季节温度相对低,对活性、趋食性有影响,如水底较平坦干净,没有障碍或藏身之处,在鱼出水挣扎及窝内跑鱼的情况下,鱼的天性会快速逃离现场,寻找安全或能藏身的地方,再游回窝中觅食时间相对要长一点。所以个认为传统钓快鱼钓频率在特定条件下是不次于台钓的,7个小时70斤鲫鱼,平均1小时10斤左右,几乎在台钓黑坑中也不算少了!
果不其然,想象中的高频率如期而至,不断的重复收竿、取鱼、挂饵忙的不亦乐乎,点根烟的时间都没有,鱼也随手扔在地上,等有了一定数量在统一放进网兜,还要藏在几处,应该说对身体条件有着想当高的要求,可以想象抱着10米大炮站一天,并采取走钓、多窝轮钓、找鱼钓的方法,劳动强度不是谁都能胜任的,所以现在的年轻钓友不愿意玩传统钓的原因之一吧!
用了3个网兜分别放,目的是藏好鱼,怕老板看见下次不让钓了!或抬高费用,这种情况经常碰,还有其他钓友看到会早早的占领你出鱼的钓点,所以没有办法呀,资源匮乏,钓鱼人的恶性竞争、不断升级各种小药等!
下午一点到5点半钓获近50斤,全天收获近80斤,真正感受传统爆连的滋味!传统爆护不是梦!个人浅见,欢迎各位大师批评指正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