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公司组织党员红色活动,所以没时间去钓鱼了。
钓友们能想到他是谁吧,地点是哪吧
参观的地方是中国第一拖拉机厂
现在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之一了
短暂的一天红色参观,早上6点出发到晚上9点到家。虽然很紧张的一天,确让我感触颇多。最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国家的拖拉机现在是出口产品。下面和钓友们简单分享一下。
原始的耕作工具
解放后70年代的拖拉机
发展到现在的样子。外观流线造型,内有空调,还有无人驾驶的。操作简单快捷。改变了参观团所有对拖拉机的印象—-噪音大、冒黑烟、挂档难等等。
我们参观团都被现在的拖拉机震撼了,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强盛
言归正传,说说今天钓鱼的事。由于昨天参观,今天早上就没去钓。下午3点和连襟到达钓点。上游放水,轻微走水。各自打了3个窝。我用的是7.2米的竿,连襟用的是6.3米的竿
我的竿长,所以窝点在河中央草边
连襟的竿短点,窝点离岸边近点的芦苇丛
打窝后,我们直接挂蚯蚓作钓,一刻钟左右我们的窝里星泡不断,下钩后,连杆拔,但我钓上的都是麻将鲫,随钓随放。上两的几乎没有。蚯蚓更换的频繁。
在旁边的连襟也是频繁中?,但他钓上的都是上两的,板鲫不断。上图的芦苇丛生中,连襟一口气连竿十几条在二两左右的鲫鱼。另外两个窝点,也是两鲫频繁。总体远远超过我的鱼个头
我们作钓3小时。我最后只钓了5条超过一两的。而连襟钓了30条左右
这是我的鱼获,看得上,上两的只有5条哟
这是连襟的鱼获
哦,对了,连襟还钓了一条锦鲤
回家后我开始思考,为何同样的饵料蚯蚓,一个盒子里的;都是传统钓,为何鱼获相差悬殊甚大。我百思不得其解。
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到实地查看,我初步得出结论为:我钓的水草是浮草,又是河中央,小鱼聚集在此,所以闹得厉害。连襟的芦苇丛靠边水流相对缓慢,且芦苇通到底层,在这样条件下,小鱼相对少许。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正确,求大师们指正!
最后,好钓鱼平台是为了我们好好钓鱼,我们都不是为了钓多少鱼带回家,而是为了钓的明明白白。弄清事实真相。分享钓技和经验
镇楼图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