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新帖

野钓策(29)——调钓时钩饵称重的疑问与求解

     精华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x

春讯来临之前


钩饵称重为的是调钓时,计算出钩饵在水下的状态,进而提高钓组的整体精准度。我在学习的过程中,对有的问题产生了一些疑问。由于本人数学基础极差,所以不知这些疑问到底是对还是错,写出来期待高手予以评判,以提高自己的钓技水平。

冰雪渐消融


一、计算钩饵状态的基本方法
称钩重:
设带双钩半水调6目,去掉双钩后调目升为10目,表明双钩重为4目,故单钩重为2目。
称饵重:
设单饵压浮漂3目,则单饵重3目。
计算法:
当下钩轻触底时,钩子获地面支撑重力为0,浮漂返升2目,所以一钩轻触底,一钩饵悬浮的钓目=调目6目+单钩重2目—单饵重3目—单钩重2目=3目。计算结果是:钓3目时,一钩轻触底,一钩饵悬浮。
当下钩饵躺底,其钩饵重对浮漂的压力为0,则钓目=调目6目+单钩重2目+单饵重3目一单钩重2目—单饵重3目=6目。
钩饵的其他状态,钓目可据此依次推算出结果。

2009年的浮漂


二、称钩重的疑问
假设空钩半水调6目,去掉双钩后调目为10目,双钩重压4目,那么单钩重就是压2目吗?
1.单钩重压2目成立的条件
如果要这个结果成立,前置条件是:漂尾必须直径相同,目距必须相等。
2.单钩重压目不同的现实
根据浮力定理,两只钩子的重量虽然相等,但对渐细漂尾而言,两钩下压的目数,肯定是不相等的。
3.两只钩重目数各不相同
我们通过实测,进行一次反向推导,详情请看下图

双钩调6目


剪掉一只钩子升为8目, 一只钩子重2目


剪掉2只钩子升为12目, 另一支钩子重4目


4.单钩重取值数的疑问
疑问之一:空钩半水调6目,去掉双钩调目为12目,双钩重为6目,按目前认定的方法,单钩重取值应该是3目。但实际情况下是:一只钩重压2目,另一只钩重压4目,并不包括平均值3目,那么以3目作为单钩重,是不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?既然取值数字有误差,其计算结果与实际状态有误差吗?
疑问之二:当下钩触底,浮漂必然向上返目。当下钩躺底,钩饵重力为0,那么向上返升的目数,到底是2目、3目、4目呢?由于3目是平均取值数,所以不会返3目。返目时,漂尾上升的次序是从漂尖逐渐向下,即从细到粗的顺序,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定理,下钩躺底后向上返目时,肯定是目数多,所以应该返升4目才对,这与计算取值3目,又出现了1目的误差(见下图)?

下钩饵重力为零 子线略有松驰


浮漂返升4目


三、称饵重的误差
1.饵重2+2>4:浮漂无论是芦苇、巴木、羽毛材质,亦或实心空心,凡渐细尾的,一饵压2目,双饵压目肯定大于4目,即:2+2>4,我曾经做过一系列的测试,这个结论应该没有问题,符合阿基米德浮力定理。但仍有帖子在计算时,采用2+2=4取值,这就是“人造误差”。
2.饵重是永恒的“变量”:在计算钩饵状态时,虽然只需称单饵重,但这个饵重永远是一个“变量”,即便是高手,也不可能每次搓饵都分毫不差,拉饵更是大小不一,红虫蚯蚓还有粗有细呢!而毫克级误差,可使吃铅1点多、径0.4的浮漂漂目,产生1—2目的变化(实测过)。
3.饵重取固定值的无奈:为了计算的方便,我们只能假设饵重不变,否则运算便无法进行。这种计算的本身,就是要得出一个我们“想要”的结果,这本身没有错误,它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基准。但它只能是一个基准,决不是一个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同的标准答案。

计算之美


四、实测状况的迷茫
为了验证钩饵状态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状况是否一致,我们继续在试漂筒中进行实测。
空钩半水调6目,去掉双钩调目为13目,单钩重为3.5目,单饵重3目,挂双饵平水。我们先看一下不同钓目,钩饵在水中的状态。

钓1目


钓1目钩饵状态


钓2目


钓2目钩饵状态


钓3目


钓3目钩饵状态


类型相同的重复式计算不写了,直接看实测图片你会发现:无论计算结果多么精确,实际情况远比计算结果复杂,钓1、2、3目时,下钩轻、中、重触底有很大的区别吗?有谁能把这几种状态分辨的一清二楚呢?当然,高手应该没问题,但我确实做不到。

剪不断理还乱


五、我对计算钩饵状态的理解
第一,必须承认,数学计算是精准的,不需要我们去证明,正如2+2=4,是一个准确无误的范例。但是它仅是具体的数字,并不一定与实际产生必然的关系。
第二、单钩称重,是割裂双钩重力共同作用的做法,其取值存在明显误差,这种误差必定与实际产生不一致,单凭计算决定钓目从而控制钩饵状态,显然有点教条主义。
第三、单饵称重,完全是一种假设,饵重是时刻变化的“变量”,所有把饵重包含在内的计算,其结果时刻也在变化,而以计算应万变的做法,颇有“守株待兔”的味道。
第四、计算得出的钩饵状态,只是刚性条件下的一个模型,可以作为一种参考,但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绝对标准。钩饵的正确状态,必须在实钓中反复调整才能实现。
特别需要说明的是:我对计算钩饵状态的理解,并不表示我不赞同称钩重饵重!恰恰相反,悬坠底钓法如果不知道钓组的钩重饵重,你根本无法完成基本的调钓步骤。

挡得住鱼,挡不住晕


六、野钓中我的应对办法
野钓我主钓鲫鱼,台钓法自然是首选。饵是必须要称重的,但我又舍不得剪钩子称重。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,大致有以下几个办法:
1.使用同一型号钩线:钩子大小完全一致,子线线径相同,然后绑制N组长短、钩距不同的子线组,这样在更换子线时,不用考虑钩重子线的重量问题。
2.半水带单饵调平水:单钩挂比实钓饵稍大饵(考虑雾化),搓紧实调平水,去掉单饵记好调目。挂双饵浮漂没入水中,上移浮漂反向找底,露出1目或半目开钓,此时下钩重触底,上钩悬浮。
3.半水带双饵调平水:基本方法与上节相同,只要漂尖露出水面,说明下钩一定触底,上钩悬浮。如鱼情需要改用小饵,以调目为基准,记住双饵下压目数,然后钓目大于双饵下压后剩余目数即可。
4.单双饵调平水微调:忽略轻、中、重、斜触底、躺底的细微环节,根据鱼情鱼口具体情况,对钓目、饵重进行微调,不追求精准的钩饵状态,只以有咬口即中鱼为唯一标准,来应对野钓鱼情变化。
总而言之,我基本上是以粗放的方式野钓鲫鱼,没有做到精益求精,故此钓技水平一直不高,还得多多地向高手学习,就以此篇开始吧!
望各位钓友针对此篇帖子的疑问指点迷津,理解或计算错误的地方诚请更正。

有鱼说鱼,无鱼谈技


3 人打赏 查看全部评分
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
一画开天_663a4a 2021-1-27 23:21:18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推荐
007芒刺 发表于 2021-01-27 23:04
研究的透彻

谢谢芒刺弟兄,探讨的话题,真没有专门学习过,有疑问。
水库守大货 发表于 2021-01-28 06:25
这样钓鱼也太精细了吧

闲来无事,忽然发现专家们说的计算方法有点问题,咱们实际用不上。
 楼主| 老彭爱钓 2021-1-28 06:34:22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推荐
钓鱼玩玩而已,没有必要搞这些东西,钓无定律。鱼情好的时候,不论什么饵料、钩型鱼都抢着吃!
猜那熊 2021-1-28 07:11:32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推荐
精彩,熊野钓也遇上类似的事情,但只是急流轻铅大饵定漂时候。
一画开天_663a4a 2021-1-28 06:48:16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推荐
野外达人 发表于 2021-01-28 06:46
研究的很好,跟帖学习

野钓实用性不大,谢谢弟兄用心阅帖![拜托]
猜那熊 发表于 2021-01-28 07:11
精彩,熊野钓也遇上类似的事情,但只是急流轻铅大饵定漂时候。

谢熊弟!目前看,普遍采用的钩饵状态计算法有漏洞,渐细尾浮漂使用存在误差。
野钓杨 发表于 2021-01-28 08:34
搞得好深奥

咱用不着,计算钩饵状态不准确,还得看实际。
昵称我也要钓鱼 发表于 2021-01-27 23:09
分享了

我也蒙着的,搞不太懂,多指教。
李淡定 发表于 2021-01-28 00:42
对不起,我晕了!

我都晕了N次了[呲牙],还在晕着呢!
为娱而漁 发表于 2021-01-28 01:02
推理合理,有待验证

通用的计算方法可能有缺陷
 楼主| 007芒刺 2021-1-27 23:04:53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沙发
研究的透彻
昵称我也要钓鱼 2021-1-27 23:09:23 来自于:好钓鱼APP
板凳
分享了
xgj224624 2021-1-27 23:11:40 来自于:好钓鱼APP
地板
学习了
一画开天_663a4a 2021-1-27 23:18:39 来自于:好钓鱼APP
5#
xgj224624 发表于 2021-01-27 23:11
学习了

我也搞不太明白,多指教。
 楼主| 李淡定 2021-1-28 00:42:22 来自于:好钓鱼APP
8#
对不起,我晕了![呲牙]
为娱而漁 2021-1-28 01:02:20 来自于:好钓鱼APP
9#
推理合理,有待验证
乐享天下 2021-1-28 01:03:14 来自于:好钓鱼APP
10#
刻苦专研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